- 发布时间: 2021-06-22
近日,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》,这部法律自今年6月1日起施行,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法治保障。
乡村振兴促进法不仅明确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当遵循的原则,还从产业发展、人才支撑、文化繁荣、生态保护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。在国家乡村振兴政策、立法推动下,乡村旅游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。
鼓励绿色建筑,引导宜居住房
乡村振兴促进法强调贯彻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新发展理念,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,推动绿色发展,推进生态文明建设。
其中提出,国家鼓励社会资本到乡村发展与农民利益联结型项目,鼓励城市居民到乡村旅游、休闲度假、养生养老等,但不得破坏乡村生态环境,不得损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。
这一规定为乡村旅游发展设定了“红线”,可以引导各地更好践行“两山”理念,促进可持续发展。
发展旅游产业,实现乡村景区化
乡村振兴促进法明确规定,各级政府应当发挥农村资源和生态优势,支持红色旅游、乡村旅游、休闲农业等乡村产业发展,支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建设。这一规定为各地乡村旅游加上了一层法律保障,让各地势头良好的乡村旅游更加健康稳健地向前发展。
如何理解乡村景区化?乡村景区化不是景区化的强度开发,而是景区化的环境和氛围打造。不是所有的乡村都适合做景区,但所有的乡村都应该按照景区化的标准提升。
乡村景区化,即乡村因其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对游客产生吸引力,乡村响应旅游开发,乡村的村落、田园、农庄等的生活方式、生产功能倾向旅游化,最终形成一个有明显旅游休闲功能的空间地域的过程。
挖掘乡村潜力,促进乡村产业发展
讨论乡村振兴的潜力,不能单单从乡村着眼,而应该着眼于整个国民经济。首先看乡村、农业、农民还可以满足哪些潜在的需求,这个需求是发展乡村、振兴乡村的一个最重要机会。抓住了这种满足需求的过程,就能把乡村振兴的政策践行得好一点。
国民经济高速的工业化、城市化,把大量要素从乡村抽到了城市,这是过去几十年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。农村年轻的、生机勃勃的、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力大量离开农村,这当然给乡村振兴带来了挑战和问题。
《乡村振兴促进法》中明确了对丰富多样的新兴产业将给予政府层面的支持、引导与统筹,随着这些新兴产业的落地生根、蓬勃发展,越来越多的乡村人才也将愿意回到家乡,不致流失。留住乡村人才,才能守住乡村充满希望的未来。